喜看恒盛40年创新发展的精彩答卷_江苏恒盛禽业集团有限公司

最新动态

喜看恒盛40年创新发展的精彩答卷

      2019年1月8日,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喜讯: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苏恒盛联合扬州大学和省畜牧总站共同完成的“优质肉鸡新品种恒盛黄鸡培育及其产业化”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出席表彰大会的恒盛董事长李四双手接过获奖证书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他深深感到,这个重量级的国家奖项不仅是对全体恒盛人长期以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艰苦创下骄人业绩的最高褒奖,也是激励恒盛继续创新,探寻科学奥秘,攀登科技巅峰的强大动力。

      恒盛始创于1986年3月。在近40年的创业过程中,无论是白手起家的初创期,或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成长期,还是转型拓展的升华期,恒盛人都是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冲天的拼命精神、艰苦的创业精神和务实的实干精神,活力饱满地干事创业,把恒盛建设成了集种鸡繁育、饲料加工、肉鸡屠宰、有机肥生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于一身的大型链式农牧企业,并成为全国四大白羽肉鸡良种引繁中心和推广基地之一。如今,这个原本仅靠220万元起家的小型种鸡场,已经发展为矗立在江海大地上的“禽业王国”,而全体恒盛人也用他们艰辛的劳动,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可叹可赞的满分创业答卷。

百折不回  知难逆行
      在恒盛近40年的发展史上,既有过较长时间顺风顺水的黄金时期,也遭遇过惊涛拍岸、暗流涌动的艰难岁月。尤其在2012-2017年恒盛先后受到了“速生鸡”、上海“福禧”事件、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等冲击波的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陷入了“谈禽色变”的恐惧之中,全国养禽业也跌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萧条的境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恒盛也跌落到了产业的低谷:种雏商品雏全面过剩,严重胀库的苗鸡因大量积压而不得不忍痛“销毁”;市场售价持续下跌,企业亏损不断加大,仅仅几个月就亏损了2亿多元;资金链面临断裂,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最困难的时候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倒闭边缘。
      然而,恒盛是一个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企业。以李四为主心骨的恒盛人,面对一连串事件的冲击,他们没有沉沦,没有后退,而是激发了大家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干事热情。李四以冷静的头脑、坚决的态度,在抓好企业内部应变措施的同时,跑部跑省,跑行业协会,反映情况,诉说困难,并利用参加国务院参事室、农业部和省政府座谈会议的机会,向上级领导倾吐基层企业的心声,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农业部、省政府相关领导先后到恒盛实地调查,与企业座谈提出解困措施,促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同时,李四还带领所有董事、干部在困难时期缓领工资而只拿基本生活费,甚至拿出家里的房产证作抵押为企业贷款,以实际行动节衣缩食、开源节流。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终于挺过了难关,并在2018年春天的产业复苏中,抢得了先机,迎来了恒盛的第二个明媚春天。

 

 
崇尚科学  锐意创新
      当前,国际国内的肉鸡市场充满着竞争。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实力的比拼。恒盛人奋力打拼,获得了极大成功。一是搭建平台,汇聚人才,组建了强大的科技人才团队;二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借助外智外才,搞好带有前沿性质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三是针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突出重点,组织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技术领先、促进生产发展的科技成果。恒盛建有中国肉鸡种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全国畜牧业标委会肉鸡工作组、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省级绿色禽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肉鸡养殖标准化服务与推广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汇聚了包括特聘院士、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在内近20人的高端人才资源;建立了一支以博士后、正副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为主的70多人的科技团队;同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攻关,取得了12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育成了全省唯一具有小型、早熟、优质、抗逆四大特性的“恒盛黄鸡”,该品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颁布后第一个获得国家鸡品种审定,开了全国先河。在以“恒盛黄鸡”为突出代表的12个获奖成果中,显著耀眼的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江苏省政府等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南通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此外企业还取得了国家授予的各类专利26件,制定发布国家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6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科技论文351篇,在全行业科技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不辱使命  勇于担当
      肉鸡生产是为人类提供食品的产业,同时又是会排放大量废弃物的行业。两个终端物都同人类的生命健康和所处环境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恒盛人以高度的职业道德,狠抓质量管理。企业先后建立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四项现代管理体系以及绩效管理办法;制定了企业内部74个管理标准、152个技术标准;创造了具有恒盛特色的“生产标准化、质控全程化、产出绿色化”的管理模式;创新了以“十化”为核心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恒盛生产的安捷牌鸡肉系列与绿庭牌鲜鸡蛋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恒盛的所有产品都登上了南通市以上名牌榜。企业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与显著的质量建设成果荣获江苏省质量奖和南通市市长质量奖,并正在奋力冲刺中国质量奖。
 

 
      恒盛是经过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恒盛人不负国家重托,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企业的天职,努力探索联农惠农的方式方法,创造了“恒盛+经纪人+农户”“恒盛+合作社+社员”“恒盛+养殖基地+专业大户”3种组织模式和“订单服务”“技术服务”2种服务模式。通过这种“3+2”模式,每年可带动8万多农户通过饲养肉鸡走上致富道路,每年产生社会效益10亿多元,为领跑行业助农兴农提供了典型经验。
 

 
强强联合  书写奇迹    
      进入新时代,恒盛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残酷洗牌,积极探索取胜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新路径。2019年4月1日,恒盛同全国最大的畜禽上市企业温氏股份强强联合,联袂组建了新恒盛。重组后的新恒盛凭借着双方互补形成的强大优势,奋力打造“中国白羽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创造了两大奇迹:一是用1年多时间在海滩上再造了一个“恒盛”;二是凭借“恒盛智慧”,在空中“造”出了百亩养殖用地。随着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恒盛建在长江边的6个种鸡场全部拆除,企业一下子失去了45%的产能规模。面对这一发展瓶颈,善于破局、勤于奋斗的恒盛人积极开动脑筋,一手抓外延开拓,一手抓内部挖潜。先是在位于如东县的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内成功租赁1028亩土地,只用了一年零13天,创建了“恒盛禽业肉种鸡生态养殖园”,建成大型种鸡场7个,以及年孵化1.2亿枚种蛋的孵化厂、年产5万吨的饲料厂和年加工1万吨的有机肥料厂各1座。园内共饲养AA父母代种鸡110万套,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相当于仅用1年的时间再造了1个“恒盛”。与此同时,恒盛人提出了“以创新谋发展,向空中要产能”的战略思路,通过改造老鸡场、翻新老鸡舍等措施,大力推行“建楼房养种鸡”这一破局创新之举。先是在悦合一场、悦合二场、忠义鸡场建起了10幢二层楼鸡舍,后又在新丰鸡场新建了4幢四层楼鸡舍,共新增养殖面积7.3万平方米,可新增饲养祖代种鸡9万套、父母代种鸡15万套,分别提升产能40%和18%。“楼房养鸡”模式实现了在有限土地上生产效能的最大化,代表着恒盛种鸡养殖业开始走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征程。
 



 
      作者简介:沈麟书,男,1938年9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曾任海门县多种经营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海门市农业局副局长。
      在44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行政管理工作,曾获科技成果奖2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
      退休后,热心于老科协事业,主要从事助企创新服务工作,曾获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南通市亚夫式老科技工作者标兵、南通市三扶两创最美五老等称号和南通市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提名奖。曾与人合作出版《千年海门一品山羊》和《恒盛印记》等著作。